医美头条|童颜针价格杀到2999元,赛道内卷刚刚开始
9月23日,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推出全新一代“奇迹童颜3.0”,将童颜针价格直接拉至2999元,创下行业历史新低。这一价格较市场普遍万元的均价,降幅惊人,在医美行业引发震动。
童颜针价格“大跳水”背后,不仅预示着再生医美市场竞争的加剧,更折射出医美行业从玻尿酸到再生材料的赛道转换正在加速。一场围绕“再生医美”的战役已经打响。
要理解童颜针的价格战,首先需要了解这一赛道的基本面。
童颜针的核心成分聚乳酸(PLLA)能够刺激自体胶原蛋白再生,实现自然渐进的抗衰效果。与传统玻尿酸填充不同,童颜针效果更为自然,且维持时间更长,通常可达2-3年。
近年来,童颜针正成为中国医美市场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据新氧公布的数据,2025年童颜针B端市场规模预计达42亿元,而2021年刚进入中国市场时规模仅为5亿元,市场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根据国际整形美容医学会数据,中国再生医美市场2023年增速高达72.6%,远高于整体医美市场的增长率。聚乳酸类产品正成为继肉毒素和玻尿酸之后的第三大医美注射品类。
市场快速增长背后是供给端的迅速扩容。从2022年首款国产童颜针获批,截至2025年7月,不到三年时间,药监局已批准9款聚乳酸面部填充剂,形成国产6款、进口3款的竞争格局。
蓝海市场在短短三年内涌入九款产品,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随着入局者增多,童颜针技术路线出现明显分化,企业试图通过差异化技术路线建立竞争优势。
纯PLLA阵营以艾维岚、塑妍萃为代表,坚持聚左旋乳酸的单一成分,强调产品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复合材料阵营则以濡白天使为首,将PLLA微球与玻尿酸结合,兼具即时填充和长期再生效果。这种技术路线降低了医生的注射难度,缩短了求美者的等待期。
各家的粒径大小、悬浮技术、注射难度都不尽相同。产品技术差异直接影响注射效果和维持时间,也成为各家医美机构选择代理品牌的重要考量因素。
然而,在适应症上,多数产品却呈现出高度同质化。九款产品中,八款适应症集中于鼻唇沟,仅有高德美塑妍萃获批中面部适应症。这种高度重叠反映了企业研发的保守倾向,也为价格战埋下了伏笔。
鼻唇沟作为医美入门级适应症,市场教育成本低,但竞争已呈红海态势。随着竞品增多,终端价格已从早期的1.5万元/支下探至8000元以下。
新氧将童颜针价格直接拉至2999元,这一近乎成本价的定价策略背后,有着深层次的行业逻辑。
首先,这是平台引流策略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此次推出的“奇迹童颜3.0”采用套餐模式,包含注射费和术后护理服务,几乎接近成本价运营。在医美行业获客成本持续走高的背景下,平台需要更具吸引力的价格点刺激消费决策。新氧希望通过低价爆品吸引用户,进而转化其他高毛利项目。
其次,供需关系逆转导致价格体系重构。 随着越来越多产品获批,上游厂家与中游医美机构之间的话语权也在发生微妙变化。以往,医美针剂产品价格高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供需失衡,产品稀缺。如今,三类医美注册证获批不再困难,市场上仅三类童颜针就有将近20家企业在排队注册申报。在品牌知名度和效果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价格成为机构选择产品的重要考量因素。
第三,国产替代加速推动价格下探。 随着国产替代加速,童颜针原材料采购成本和生产线效率得到优化,为降价提供了空间。国产厂商在保证产品效果的同时,将价格控制在进口产品的50%以下,推动了市场下沉。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厂家开始向机构让利,比如放宽起订量要求,推出“拿货配赠”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童颜针价格的大幅下探,短期内无疑会给行业带来阵痛。但对于整个市场而言,这可能是一个必经阶段。
一方面,价格下降有助于童颜针从“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变,扩大用户基础,加速市场教育。另一方面,竞争加剧也会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更具差异化的产品,拓展更丰富的适应症。
未来,童颜针市场的竞争将不再仅仅是价格的竞争,而是技术、服务和品牌的全方位竞争。那些能够在中面部、下面部等更复杂适应症上取得突破,能够提供更优质服务体验的企业,将在后价格战时代脱颖而出。
2999元的童颜针只是一个开始,再生医美赛道的洗牌正在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