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头条 | 央视连续曝光肉毒素黑链!非法注射致中毒病例半年激增274例
| | 09-17发布
连日来,央视持续曝光医美行业肉毒素注射乱象,揭穿了非正规医美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报道显示,今年上半年仅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收治了274例肉毒素中毒病例。而以往该中心每年收治类似病例仅为30到40例,中毒病例呈现爆发式增长。
报道显示,今年上半年仅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收治了274例肉毒素中毒病例。而以往该中心每年收治类似病例仅为30到40例,中毒病例呈现爆发式增长。
01
中毒案例激增
央视调查发现,肉毒素中毒病例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在北京,一位李女士在美容院注射肉毒素后,先是出现眼花症状,随后便发展为吞咽困难。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化学损伤救治科的数据显示,该科室今年上半年收治的肉毒素中毒患者数量已达到274例,较往年同期增长超过7倍。

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在非正规医疗机构注射了来路不明的肉毒素产品,这些产品剂量不准确、纯度不纯,加上注射人员缺乏专业资质,最终导致中毒事件发生。
02
非法利益链猖獗
调查揭露了一条完整的肉毒素非法销售链条。河南新密市的案例显示,嫌疑人郭某以每支200元至230元的价格从上线刘某处购入非法肉毒素,然后以500元的价格销售给顾客。

刘某的货源则来自非法药商李某,进货价格为每支160元至180元。经专业机构鉴定,这些肉毒素外包装标注“韩国制造”,但既未获得我国药监审批,在韩国也没有合法上市。

03
社交媒体成温床
央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低价销售所谓的“进口水货”肉毒素,尤其是被称为“绿肉”和“粉肉”的产品。

这些商家宣称货源来自韩国,其中标称“美得妥”的“粉毒”肉毒素早在2020年就因产品质量问题在韩国被禁止生产销售,却仍能通过网络平台轻易买到。
记者购买的样品显示,这些用普通快递箱寄来的肉毒素,瓶身文字全为外文,没有中文标识,完全不符合我国药品标识规定。

04
严肃医学沦为商业噱头
肉毒素在我国被列为毒麻类处方药,按照规定只有符合资质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才能将其销售给医疗机构,且必须由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开具处方。

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仅批准了四款品牌的肉毒素。任何未经审批、通过非正规途径流入市场的肉毒素,按照我国药品管理法都属于假药范畴。
普通美容院仅持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这些机构开展肉毒素注射属于违法行为,可能因操作不当引发感染、肌肉麻痹等严重安全问题。
05
健康风险极大
医学专家指出,来路不明的肉毒素在纯度、浓度、剂量上都不可控,运输和储存条件也无法保证,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浓度和剂量掌握不当会导致肉毒素扩散,影响到呼吸肌、吞咽肌等重要肌群,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严重症状。轻则引起局部症状,重则危及生命。
即使不像极端案例那样严重,也可能导致长期不适。有患者表示,尽管已经出院,但要想完全康复,仍需等体内肉毒素全部代谢完毕,这个过程需要大半年时间。
06
央视曝光整顿行业乱象
央视此次连续曝光,直指医美行业非法注射肉毒素的乱象。报道不仅揭示了非法利益链的运作方式,还明确指出了社交媒体平台在非法销售中的作用。
此次曝光是对医美行业的一次严厉整顿,不仅揭露了个别商家的违法行为,更折射出整个医美行业规范化发展的迫切需求。274例中毒病例背后,是监管盲区与市场乱象的双重警示。
针对肉毒素市场的乱象,监管部门正在加大整治力度。央视曝光后,多地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无证经营、使用假药劣药等违法行为。
结语
央视此次深度曝光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医美行业野蛮生长背后隐藏的安全隐患与监管漏洞。274例中毒病例不仅是数字,更是274次对行业规范的迫切呼唤。
随着监管利剑出鞘和消费者安全意识提升,医美行业必将迎来从无序到有序的深刻变革。安全医美、合规医美、透明医美应当成为行业共识,唯有将医疗安全置于商业利益之上,才能真正守护消费者的美丽与健康。
新闻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