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头条 | 88元水光针竟是开腹手术凝胶?央视曝光的医美陷阱!如何避开非法针剂?
当护士将针头刺入央视记者面颊时,那管售价仅88元的“东国水光针”正闪烁着诡异的寒光。在药监局官网上,这款产品的适用范围清楚写着:“预防腹(盆)腔术后粘连”——它本该用于开腹手术的腹腔防粘连,如今却被直接注射进人脸。
这仅仅是央视记者在暗访中揭开的冰山一角。2025年8月,一场针对水光针市场的深度调查,撕开了医美行业精心编织的合规假面。
央视调查揭开黑色产业链:部分厂商将本用于外科手术的防粘连凝胶改换包装,通过医美渠道以1/10价格倾销。某知情人士透露:“这类产品每盒成本不足20元,机构搭配正规水光针销售,利润率超400%。”
国家药监局2025年6月数据显示,医美市场流通的非法械三类产品达87种,仅上半年就查没30万盒。这些本应出现在手术室的产品,如今正通过“破价引流”策略打入消费者面部。
面对乱象,2025年7月国家药监局升级“清针行动2.0”:
1.全链路溯源:要求每支注射剂赋唯一区块链二维码
2.三证合一核查:医师资格证、产品注册证、机构许可证实时联动
3. AI智能监测:3000台AI识别设备部署至医美机构操作间
“现在扫描产品二维码,能看见它从原料到注射的全过程。”某合规医美机构负责人展示溯源系统:玻尿酸原料批号、生产车间温湿度、运输冷链轨迹、操作医师资质等信息一目了然。
登录药监局官网(http://www.nmpa.gov.cn),输入产品注册证号,核对“适用范围”是否含面部真皮层注射。
正规三类医疗器械标注“国械注准”字样(进口产品为“国械注进”),防伪涂层刮开可验真。
警惕低价搭售行为,单次水光针成本低于300元即存猫腻。
“当顾问拒绝出示产品包装时,请立即离开。”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警示,2025年已出现仿制扫码页面的新型诈骗,务必通过官网二次核验。
深圳某整形医院因使用腹腔凝胶做水光针,近日被吊销执业许可,院长获刑3年。执法人员从仓库查获的账本显示:该机构88元“引流针剂”月销量超2000支,而每支采购价仅9.8元。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消费者未知的风险。当开腹手术材料被注入面部,当消毒器械成为抗衰神器,暴利正蚕食着医美行业的根基。
随着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全面推行,2026年起所有医美注射剂将实现“一针一码”全流程追溯。在这场关乎容颜与健康的战役中,合规化已不仅是行业准则,更是生存底线。
毕竟,当88元就能买到一次“变美机会”时,求美错误真正支付的代价,可能远超想象。
(本文信息均来自网络公开报道,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