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精选|化妆品重罚标准出台;176家化妆品企业登“黑榜”;韩国67万只减肥针非法流通;华东医药收购西班牙医美公司
01官方通告
【最高30倍罚款!化妆品重罚标准出台!】
2月22日,广东省药监局发布省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的通知,其中涉及9类化妆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通知称,对当事人违法行为实施的行政处罚,应综合考量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危害程度和社会影响,给予不同处罚。其中,生产、销售以孕产妇、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危重病人为主要使用对象的假劣医疗器械、化妆品等行为,将被从重处罚,涉案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将处货值金额25.5倍-30倍罚款。情节严重者,相关部门可对违法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等进行相应罚款,并终身禁止其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化妆品观察)
【176家!这些化妆品企业登“黑榜”】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部门联合发布《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典型案例》,苏州皙莱雅化妆品有限公司、广州市弘雅化妆品有限公司作为违法违规的典型被点名,前者被罚94万元,后者被吊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据悉,2020年,国家药监局通告了9期假冒化妆品共390批次,11期不合格化妆品(包含检出禁用物质)共207批次。此外,还通报了44家化妆品生产企业飞行检查不合格。全年累计通报176家企业,问题化妆品共计597批次。(青眼)
【31批次!这些化妆品为假冒】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知,标示名称为天芝艾祛痘霜等4批次祛痘/抗粉刺类产品,标示名称为里海传说美白祛斑修护套等4批次祛斑/美白类产品,标示名称为诺必行婴宝护肤霜1批次婴幼儿护肤类产品,标示名称为康婴健婴儿松花珍珠爽身粉(四维营养)1批次爽身粉类产品,标示名称为捷丽海藻王面膜1批次面膜类产品,标示名称为娇悦水感透亮防晒乳 SPF30 PA+++1批次防晒类产品,标示名称为浩瀚烫发液等2批次烫发/脱毛类产品,标示名称为英涛染发膏(棕色)等17批次染发类产品为假冒产品等31批次产品均为假冒化妆品,要求药品监管部门,责令相关经营企业立即停止销售。(红网)
【重磅!欧盟批准将CBD 纳入化妆品原料目录】
2020年11月欧洲法院裁定:CBD(大麻二酚)不是麻醉品,可以在欧盟内部自由贸易。为此,欧洲工业大麻协会(EIHA)向欧盟贸易市场监管机构提出申请,要求解除大麻添加到化妆品中的限制,并整合新的INCI(国际化妆品原料)条目。2月1日,该请求获得批准,INCI中将新增一项专门关于CBD的新条目。据了解,此前只有合成CBD被纳入该机构的数据库。这次植物源性CBD正式被列入合法的化妆品成分,则意味着,CBD将被更广泛的运用于化妆品中。(化妆品观察)
【489倍!一批次化妆品菌落总数超标!】
近日,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北京市2021年第一期化妆品质量安全公告》,公布6批次不符合规定的化妆品,多款生产企业地为广州。贵妇霜、清眸眼贴等产品上榜,其中一批次康雪防晒霜菌落总数超标489倍。具体不合格产品为:标示生产企业为广州市强邦妆品有限公司的碟美寇素颜贵妇膏、碟美寇新肌净透微精华霜,标称广州市白云区美倩日用化妆品厂生产的绿宸染发膏(紫红色),标称广州市澳伦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怡美姿染发膏(黑色),标称南京日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秦臻娇羊羊奶清眸眼贴,标称广州市欧佩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康雪防晒霜。(腾讯新闻)
【注意!“诺颜魔斑修护膜”等假冒化妆品遭禁售】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停止销售标识名称为“诺颜魔斑修护膜”等假冒化妆品的通告(2021年第13号)》。通告称,经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标识生产企业为广州市传祺天然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的“诺颜魔斑修护膜”,以及标识生产企业为广州市白云区皓扬化妆品厂的“诺颜魔斑修护调理液”、“诺颜魔斑多肽奢宠靓颜霜”等3款产品均为假冒化妆品。天眼查数据显示,广州市传祺天然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存在多种经营风险,包括多次行政处罚。(化妆品观察)
02行业大事
【超过67万只!韩媒报道减肥针非法流通】
据韩媒报道,2019年一年的时间里,每10支减肥针中9支是非法流通的。通过分析韩国保健当局的资料,韩媒发现,2019年一年,韩国进口的减肥针数量超过76万支,但与此相关的处方只有2万8千多份,即便一次开了3支,也不过8万5千支。也就是说,超过67万只减肥针是在没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非法流通的。据悉,风靡韩国的减肥针,原本是出于治疗目的,给肥胖患者开的处方药,可能会引起呕吐、腹泻、胆结石等副作用。不过,不法分子为了获利,会极力推荐正常体重的人士使用。(医美视界 )
【跃升!中国成法国第一大化妆品出口国】
法国美容企业联合会(FEBEA)的最新数据指出,中国在2020年首次成为法国美妆产品第一大出口国。根据历史数据,2018年中国仅是法国第七大美妆出口国,2019年中国成为法国第四大美妆出口国,2020年中国跃升至第一位。2020年,法国美妆出口额为157亿欧元,相较2019年同比下降11.8%。与此同时,法国出口中国的美妆销售额却同比上涨20.7%。细分品类来看,迄今为止,中国是法国唇膏的最大海外市场,从法国出口的唇膏中有四分之一销往中国;来自法国的皮肤护理产品和彩妆产品在中国也很受欢迎;法国香皂出口在世界各地取得了强劲增长。(界面)
【赔2.5万元!刘诗诗诉整形机构案胜诉】
据天眼查App显示,2月15日,演员刘诗施(刘诗诗)与广州市天河区爱来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公开。判决书显示,被告爱来医美在运营的微信公众号的3篇商业宣传文章,擅自使用刘诗施肖像图片19张并附有“这时候就需要用玻尿酸或自体脂肪丰额头啦”等宣传文字及联系方式等商业宣传信息,有明显的业务导向和商业属性,涉嫌严重侵犯原告的肖像权。同时,相关文字描述暗指刘诗施曾接受过相关整形项目,侵犯刘诗施名誉权。最终裁判结果为:被告爱来医疗美容公司向原告刘诗施书面致歉,并赔偿原告刘诗施经济损失2.5万元等。(网易新闻)
【205人!中检院发布化妆品技术审评咨询专家库专家名单】
2月20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网站发布《关于公布化妆品技术审评咨询专家库专家名单的通知》,孟芹等205人入选。通知称,根据201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外聘专家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了化妆品技术审评咨询专家的遴选与公示,并将化妆品技术审评咨询专家库建议名单上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经分管局领导批准,孟芹等205人为化妆品技术审评咨询专家库专家,现予公布。(中国医药报)
【关注!PET包材成美妆/日化等大牌企业首选】
近日,据媒体报道,目前日化用品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型包装都使用了PET材质,同时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多数大牌企业都承诺将产品包装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塑料,如宝洁、联合利华等均承诺要使用再生材料。据悉,PET学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由于质量轻,不易碎,能耗低等优势,替代了一些传统的包装材料,大量应用在化妆品、食品、饮料等领域。中研研究院表示,再生PET粒料经“瓶到瓶”回收工艺可用于生产食品级包装容器,而PET瓶回收料可以制备非结晶PET片材等,合金和复合材料等亦可使其实现高附加值的应用。(青眼)
03品牌动向
【增长1.9%!联合利华将在功能营养和植物性食品上投更多钱】
近日,联合利华公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及2020年全年财报。报告显示,2020年联合利华营收50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925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1.9%,销量同比增长1.6%;营业利润9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32亿元),同比下滑5.8%。整体而言,受疫情影响,去年联合利华的业绩主要靠洗手液等家庭卫生用品、在家食用的食品饮料产品带动。按业务来看,去年该公司美容及个人护理板块销售额微增1.2%至21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43亿元),但其毛利率下降了100个基点。(界面新闻)
【销售额下降8.2%!妮维雅母公司发布2020财报】
2月16日,德国护肤品牌妮维雅(Nivea)的母公司、德国个人护理用品巨头 Beiersdorf 集团公布了2020财年的关键财务数据。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2020财年 Beiersdorf 销售额同比下降8.2%至70.25亿欧元,较上年同期有机下降了5.7%。Beiersdorf 消费品部门销售额同比下降9.1% 至57亿欧元,其中包括 Eucerin(优色林)和 Aquaphor 在内的 Derma 药妆部门表现强劲,缓解了总销售额的下滑,消费品部门的息税前利润下滑至7.02亿欧元。(华丽志)
【8500万欧元!华东医药收购西班牙医美公司】
日前,华东医药公告了一项重大交易,以最高85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6.65亿元)收购西班牙能量源型医美器械公司High Tech100%股权。作为医美行业的头部公司之一,华东医药在非手术类产品矩阵方面所囊括的品类齐全,此次收购将加码身体塑形和皮肤修复两大医美领域,无疑实现了其在非手术类医美产品的全覆盖。近年来,华东医药通过收购不断扩张医美版图:2018年收购英国Sinclair公司,2019年入股主营冷冻祛斑医疗器械的美国医美公司R2,2020年收购瑞士玻尿酸企业Kylane。(证券日报)
【数百万元!医美直播电商「变美日记」获天使轮融资】
近日,医美直播电商「变美日记」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启峰资本领投,多位天使投资人跟投,凌波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引入海量主播坑位、网红培训、搭建运营团队等。创立于2020年4月,变美日记将医美机构、主播、医生链接,形成生态闭环:先对医美机构进行筛选,再对接已经培训过的主播和专业医生,以直播的形式促进医美项目转化率。利润层面,主播收坑位费和直播分成,驻场医生收取驻场费,变美日记收取直播分成。据悉,变美日记的团队正在扩张中。(36氪)
【9月!贝克汉姆投资的大麻护肤品牌筹备上市】
近日,由贝克汉姆的风投公司DB Ventures投资的CBD品牌Cellular Goods宣布,其正准备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据悉,成立于2018年8月的Cellular Goods是一家含生物合成大麻素的优质消费品供应商,总部位于英国。目前专注于皮肤护理和运动康复产品,其大麻素主要是在实验室中制成的,而不是通过植物提取。Cellular Goods品牌价值预计达到2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79亿元)。如若其上市成功,将成为首家在伦敦证交所上市的纯消费性CBD公司。据悉,Cellular Goods旗下“皮肤”和“运动”产品将于2021年9月上市。(化妆品观察)
【最新!美团点评发布《2021中国身体塑形白皮书》】
日前,全球医美生物制药行业的领导企业艾尔建美学联合德勤咨询、美团点评发布《2021中国身体塑形市场行业发展白皮书》。根据美团数据,2018~2020年中国消费者在身体类项目的花费金额占医美项目总花费金额(除去相对便宜且数目较多的注射类项目后)的比例逐年提升,从28%增至46%。也就是说,除一直高速增长的注射美容项目之外,消费者在身体方面数据显著增长,即消费者在身体塑形上的意识和花费都在成长。(美业观察)
04美业百象
【74.1℃!网红美容仪被曝温度过高多人被烫伤】
售价动辄数千元的美容仪已经成了爱美女士的新宠,但是近期这类产品陷入争议之中,还被曝出安全隐患。有测评称网红美容仪品牌TriPollar初普的一款产品被检出工作表面温升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其实测温度最高达74.1℃。同时,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反应因该品牌产品温度过高,曾被“烫伤”。2月22日,涉事企业连发两回应质疑检测方式,强调产品安全,但在电商平台,该款号称一年时间已经卖出数万台的产品却被悄然“下架”,其京东官方旗舰店也“已下架”。不过,天猫平台仍在正常销售。(医美视界)
【1万元!合肥美容店自制化妆品被罚】
日前,据安徽网报道,合肥一美容美发店因销售过期化妆品与自制化妆品被合肥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罚款1万元。打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后,对经营者自制化妆品查处罚款的第一枪。据报道,今年1月,合肥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例行检查中发现,当事人合肥市高新区艺轩美容美发店在店内摆放超期化妆品,并发现无标签粉末状自制化妆品25瓶。据了解,新条例首次明确规定化妆品经营者不得自行配制化妆品,并提出化妆品经营者擅自配制化妆品,或者经营变质、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将面临处罚。(青眼)
【退还2万元!“天价塑形内衣”事件落幕】
日前,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备受各方关注的“天价塑形内衣”事件,终于落下帷幕。去年12月,老家住在甘肃庆阳的高女士投诉称,其在一位新结交友人的推荐下,在启东一家美容店花费3万多元购买了两套塑形美体内衣,未料,穿了两三天,衣服就出现损坏。无奈之下,向店家提出退货退款要求。启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接到高女士投诉后,在调查核实一系列详情的基础上,居中进行了调解处理,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书》,将全部塑形减肥项目产品(包括内衣)一次性退还,店家一次性退还投诉人人民币两万元整。(南通网)
【困扰4年!整形整出“问题鼻梁”】
去年12月,张女士向省消委会投诉,她受“问题鼻梁”困扰4年,迟迟得不到解决。经了解,2016年,张女士在福州一家医美机构进行玻尿酸隆鼻,2个月后发现鼻梁变形。2017年,她接受该机构医生建议,缴纳1.6万余元进行鼻综合手术,术后2个月她发现鼻梁明显偏右。此后,张女士连续3次通过美容顾问找手术医生,但手术医生均避而不见。去年6月,张女士终于获得手术医生答复,需再缴纳3万多元做手术改进。张女士被“问题鼻梁”困扰了4年,多次沟通无果。日前,经省消委会调解,她获得医美机构全额退款。(福州晚报)